欢迎来到 短文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优美短文鉴赏学习网站!
【辽宁】祁敬君|悠悠白面情
文|祁敬君
1
小时候,我家在辽东山村。生产队一年到头,就分两次白面,一次是春节;一次是八月节。每次每人分2斤,我家7口人,总共就能分14斤白面。倒进面缸里,也就少半下。
平时,是舍不得吃白面的。只有等除夕年夜饭,才能蒸一锅白面馒头,大年初一、初五包2次饺子。年过完,本来就不多的白面,已经所剩无几。
缸里剩的白面,可不敢再吃了。那是准备万一家里来串门的亲戚,好招待用的。给亲戚打几张葱花饼,我们自己吃不去皮的苞米饼子。
有一年,刚进冬,大哥重感冒,躺炕上,光喝水,好几顿吃不下饭。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咬牙,每天中午,专门给大哥擀一碗面条。我眼巴巴看着,母亲给大哥盛面时,每每都给我留半小碗汤。一连擀了七八天,面缸也就见底了。大哥病好后,知道把家里的白面吃光了,内疚了大半年。
那时,我刚上一年级。冬天,学校要溜窗户缝,班主任要求每个学生带到班级一小包白面,用来搅浆糊。回家跟母亲说,母亲把面缸用小刷子刷,勉强能有一羹匙面。用纸一包,太少,实在拿不出手。母亲叹息:“那就再放点苞米面吧。”
交到班主任时,须开包验收。别人(不少同学家是非农户口,供应白面)包里,都是白面,我的却是包米面。小声跟老师解释:“家里没白面啦。”老师看看我,没言语。但我自己羞愧地无地自容。一小包白面,深深伤害了我幼小的心灵。
村里不是所有人家都没白面吃的。我家前院,有个老胡家,男人在公社粮库做木工,每月可以固定供应白面等细粮。女人也季节性地去做临时工,就是清理面袋子,从面袋子里抖落出来的白面可以归自己。所以,胡家几乎天天有白面吃。他家的小龙与我们玩耍时,手里总掐个白面馒头,馋的我们这些小伙伴直咽口水。我去小龙家玩,看到他家西屋堆码十多袋白面,好家伙,我家十年即使不吃不喝也领不到这么多的白面啊! 那时,大队赵书记家,也没白面吃,他家的饭菜与村民差不多。老胡家在村里算是一等户了,邻居谁不羡慕呀。童年时,我最大愿望,就是能像胡家一样,天天吃白面馒头。
读高中时,学校离家20多里山路,每天早早步行去上学。午饭,我就吃从家里带来的苞米面饼子。高考前的冬季,校长说走读浪费时间,要求必须住校。
学校在西山脚下,离街里能有2里路远。住校,一天三顿都是在食堂吃。食堂门前的屋檐挂个胳膊长的一段铁轨,开饭时,大师傅娴熟地敲响这根铁轨。铁轨声音,倒是十分悦耳动听,但饭菜,实在不咋样。
早餐:印有五个手指印的玉米面大饼子,一碗没有油腥,漂着几片老白菜叶的汤;午饭:一碗漂着几片老白菜叶,没有油腥的汤,印有五个手指头印的玉米面大饼子;晚饭:印有五个手指头印的玉米面大饼子,一碗漂着几片老白菜叶,没有油腥的汤。
今天是这个菜谱,明天是这个菜谱,后天还是这个菜谱。记忆中,一冬天没改过样。
每当铁轨响起,我们并非跑向食堂,而是慢腾腾移向食堂。不吃,还饿;吃吧,忒难咽。没有营养,一泡尿出去,肚子就瘪瘪的。瘦得我不到一袋水泥分量,时而提溜裤子,老是往下掉。
班级里那些非农户口的同学,时常吃家里送来的白面馒头、糖三角和肉菜,改善伙食。我们这些农家子弟,只好干靠。看着人家慢吞吞地吃馒头,我假装视而不见,怕人家嘲笑。但心里想:这么好吃的大馒头,咋吃起来这个费劲啊!倘若给我,几口就把它吞肚子里啦。
晚上,我复习到半夜,饥肠辘辘,就在寝室的灶坑里用火烤从家里带来的玉米面饼子,外焦里凉,咬一口直掉渣。
下一篇:托起生命之手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我在江南以南,你在水国之川,中间隔着岁月的河流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