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南下广东的蹉跎岁月》
分类: 经典散文
短文词典
编辑 : 大宝
发布 : 11-14
阅读 :829
目录:(一)广州有个石牌村(二) 深圳打工纪
(三)广州应聘纪(四)广州打工纪
(二):深圳打工纪
九十年代初,随着南下打工潮来到了广州,雄心勃勃,满怀信心地去应聘工作,结果确是处处碰壁,参加了五、六次招聘会 投递了几十份应聘简历,没有一家有回音。电话打去,回答都是一样的:“等候通知”。大半年都要过去了,我被一种走投无路、举目无亲的感觉缠绕着。无奈之中在城中村里做些小生意以维持生计,每日每刻都徘徊在焦急的等待之中。
春节后的一天,广州羊城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一年一度的“羊城花会”在盛大举办,满城是一派鲜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天空中到处弥漫着浓浓的花香,随风飘来的花粉不断地刺激着嗓子,鼻子堵堵囔囔的很不舒服。身体不适,心情不爽,也无心去游逛“花会”了。
随手拿起一张前几天的报纸,翻来覆去地看职场招聘版的广告,那时候,一个外地人刚刚来到广州,如能应聘上工作 那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应聘时除了需要文凭、学历、执业证书、考核过硬的工作能力以外,还要看应聘者有没有在广东的工作经历、懂不懂粤语、英语、会不会操作计算机等等。这些硬杠杠,会把很多初到广州的应聘者,毫不客气地拒之门外。
报纸上的招聘版面足足有十几张 ,字面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看了一会就会让人眼花缭乱。漫不经心地看到一幅广告:《深圳某印刷厂招聘一名生产厂长。条件:XXXX待遇:面谈。地址:XXXX电话:XXXX联系人:XXX》,打个电话问一下情况,一个湖南口音的女声:“带上你的身份证和有关证件,一周内来工厂面试了”。再想问些什么,电话那边只有一声接一声的“嘟、嘟、嘟”。
印刷厂,过去在纸张销售店工作的时候有一些了解,只是给印刷厂送过货和联系过业务,印刷车间也只是走马观花的进去看了看。在广州找不到工作,能不能去深圳试试哪?去应聘印刷厂的生产厂长?不由自主的吸了口凉气,自己都觉得这个想法,是不是有些可笑。
第二天一早,坐了两站公交车,到了《天河图书中心》挑选了几本现代印刷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工艺流程的书籍,去不去深圳先不说了,先看看这几本书,搓搓心慌。
一连几天,一有空就拿起这几本书,翻来翻去,看了一遍又一遍,企业管理虽说有些是相通的,但工厂的工艺是需要实践的,当一个印刷厂生产厂长不但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
五天过去了,电话里小姐说的时间只剩下一天了,去还是不去?
还没有去过深圳,要去,只当是去玩玩了。“通行证”也来不及办了,能不能过了检查站哪,就看运气了,过不去,就返回了。
坐上去深圳的中巴车,到了在中途的检查站。我坐在车厢的最后边,检查人员上车检查“通行证”,还“令”一些人下车去接受检查。一位检查人员走到离我还有二三步远的时候,不知道看见没看见我,忽的一下子转过身子,挥挥手对司机说:“好了,走吧。”
到了深圳,找到XX工业区印刷厂大门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午了,门口的保安对我说:“马上要下班了,下午上班了你再来吧。”
工厂大门的对面有很多小档口,大多是四川人、湖南人开的是餐饮小店,也有广东人开的肠粉店。我先是沿着店铺门口走了一个来回,然后在一个肠粉店里坐下,点了一碗鱼片粥和一份猪肠粉。老板是一位三十几岁的潮汕人,问都没有问我,就知道我是到这里来应聘工作的,很客气地招呼我:“以后在这里做事了,常到我这里来呀。”
下午一上班,我就到了印刷厂大门,保安看见我,指指工厂大门里,右侧的那座三层小楼:“你就上二楼了,有人会接待你的。”我道谢后,走进大门。
走上楼梯,上了二楼向左一拐,第一个办公室的门开着,一位二十来岁的姑娘见我进来,看了看,脸上毫无表情地用湖南口音的普通话说:“你先填一份应聘表吧,”说完,转身就走出去了,是电话里的那位女孩子。
“吴老板来了,你来吧,”那位湖南妹子在门口对我说。
推开吴老板办公室的门,吴老板满脸堆笑,一口浓厚的温州口音:“请坐,请坐。”随手接过我递过去的应聘表、文凭、证书和填写的资料,一页一页地仔细看着。硕大的办公桌上乱七八槽,摆满了各种印刷样品和纸张。桌子周围也摆满了各种纸箱,不是名酒就是好烟。吴老板不到四十岁,圆头圆脸、大耳、大眼、大鼻子、大嘴。圆圆头顶上的头发细细松松,营养过剩的额头上闪闪发光。微微泛白色的脸颊上,始终保持着微笑。房间的左侧是一扇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工厂内的大院,房间的右侧墙壁上悬挂着一尊财神,青烟缭绕。办公桌后面的墙上挂有一副墨字《财源茂盛》。
吴老板抬起头,笑容把眼睛已经挤成了一条缝。我尽量地在讲述一些对印刷厂生产管理和印刷行业的相关的知识。生产管理是看家的本事,印刷行业知识可是新学的,现学现卖。吴老板默默地眯着眼睛看着我,一声不响,静静在听。吴老板轻轻晃了一下圆圆地大脑袋,对我的学历、文凭、及在工厂多年管理的经历大为赞扬后,一脸微笑着对我说:“你很优秀,是一位工厂管理的难得人才,不过....只是,我这里不太适合你,印刷行业很特殊,也很辛苦,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合作吧!”
看来,我刚刚学的那点印刷知识,没有得到吴老板的认可了。我站起身和吴老板握握手,准备转身离去:“吴老板,你看这样行吗?我先在厂里试工三个月,你只管食宿,不计发工资,三个月后,再根据试工情况,我们再商定能否签定用工合同了。”“这样吗....”,吴老板还是一脸微笑:“这样不好,这样不好。”我与吴老板握握手,打道回府。
出了工厂的大门,刚上一辆出租车,手机铃响了,是哪位湖南妹子细细的声音:“吴老板在等你回来”。吴老板还是一脸微笑:“我考虑了一下,难得你这样的心境。不计发工资不好,试工三个月期间,给你发个车马费XXXX元吧”。
吴老板是个地道的温州人,不甚多言,好话坏话都说的十分客气。1米5几的个子,五短身材,走起路来,迈着不紧不慢的八字步,一晃三摇。以前是温州一家印刷厂的销售员,擅长人际交往和很会做生意,时间一长,不但自己开了一家印刷厂还娶了一位比他要高出一头多的年轻媳妇。
吴老板自己管理客户和经营产品销售,我负责完成印刷生产任务,印刷工厂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印刷车间,有四、五台印刷机械,几十个工人三班倒,我在工房休息室置一张床,白天黑夜都在车间里,开始了三个月的“生产厂长”的试工。
三个月后,吴老板与我签订了一年正式的聘用合同,每月发生产厂长正式工资的70%。其余的30%年底经过考核后再补发。我表示同意,但只有一个要求,请他以印刷厂企业的名义,给予我一份,聘用印刷厂生产厂长的聘书,吴老板微笑着答应了。
印刷行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打样到出成品,环环紧密相扣,我参与每个工序的工作,从打样、定稿、校对、排版、菲林制作、选纸、调色、印刷、裁剪、装订、检验、包装。印刷成品的完成对印刷制作过程的细节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如某一项工序的失误。即就是很小的失误,对成品质量的影响几乎是100%。吴老板对发生失误的经济处罚是非常严厉的,不管是那一道工序上的失误,都是先要对我这个“生产厂长”进行经济处罚。当时的印刷工序的科技性能不是很高,从打样到成品检验的工序,有不少都是由人工操作完成的,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差错,尽管我采取了严格制度管理,各工序自检、下工序检查和有专人监督的流程,都难免常有失误的发生。即使我在跟班督察,每月的工资也没有拿到过70%。
聘用合同到期,我谢绝了吴老板继续聘用的邀请,带着那份难得的“生产厂长聘书”回到了广州,又开始了新工作的应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