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短文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优美短文鉴赏学习网站!
【河南】孙保明|乡村篾匠
文|孙保明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在广大乡村,农民们的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竹篾制品的影子:箩筐、蒸笼、簸箕、竹床、竹椅、凉席、背篼、鸡罩、竹筛……如此种种,举不胜举。由于这些竹篾制品美观轻巧、结实耐用,是每家每户日常中的必备品,极大地方便了农民们的生活。因此,篾匠行业十分红火,篾匠师傅也很吃香,是乡村不可缺少的手艺人。
乡村篾匠几乎都不是专职的,他们的身份是农民,平时侍弄自己的庄稼活儿,在农闲时才走村串巷,去给人家编制篾器。主家管饭,好酒好肉一日三餐。给的报酬也没有一定之规,有的是互换工时,有的是给现金,有时甚至是白帮忙不要报酬。然而,这些经常与竹子打交道的乡村匠人,不仅手艺精湛,性格与人品也像生长在房前屋后的竹子一样:朴实平凡、谦虚谨慎、坚韧耐劳,德行高尚。给别人做起活来总是比为自己做还要一丝不苟。
在我故乡的村子里,就有一位名叫田喜财的七十多岁老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是当地有名的篾匠。听他说,过去的乡村虽然贫穷,但河边沟坡、房前屋后,哪家都会有几丛竹子。农闲时节,他会像大多数乡村篾匠一样,背个小背篓,里面装着刀、锯、凿、钻等工具,走村串巷四处游逛,为的是挣点儿闲钱养家糊口。逢人多的地方就稍停片刻,亮开嗓子拖长音调吼上一声:“打竹椅嘞编箩筐……”声音浑厚而悠长,很有穿透力。要做东西的人家听到吼声就赶忙过来招呼:“师傅,请来一下!”只要有人喊他做活儿,他就感到莫大幸福。吃好吃孬他不论;工钱多少他不争;放下背篓就打算干活儿。 他随主人进屋坐下,接过主人敬的大碗茶或一包叶子烟,一边喝茶或一边裹烟一边询问要做啥、做多大、多少等问题,心里默默计算着用料数量。一碗茶喝完或一袋烟抽完,情况也就了解清楚了,便站起身随主人到竹林里砍竹子。他右手握一把长凿,对准选中的竹子根部,左手举榔头敲击凿把,把竹子使劲凿来,去枝,下料,打捆,然后扛回院里,坐在板凳上剖竹划篾条。
在乡村,熟练的篾匠在编制竹器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一套基本功: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锁等各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每一步都有讲究,环环相扣,样样通晓,件件扎实。
破竹劈篾,是篾匠的绝技。一般在竹的根部那端先剖开一个十字型,然后把剖开处放进一个固定的卡子,双手握住竹子往前推,随着噼噼啪啪的脆响,一根长长的圆竹便被均匀地剖成四块。接下来,篾匠按所编物件的不同需求把竹块划成片,解成条,派成丝。那剖出来的篾片,要厚薄一致,宽窄相当;那条,要粗细均匀,青黄分明;那丝,要圆润光滑,状如粉条。用这样精致的材料编出的器具才会既美观又耐用。而这些活儿的精细,全凭手指的感悟与把握,要经过许多年磨炼才能达到又精又熟的程度。 如今,在篾匠田喜财老人简陋的家里,一条长凳上还摆放着篾刀、小锯、凿子、剪子、钳子等工具,各有其用,把手处都磨得光滑锃亮。说到兴致处,他随手抽过身边的一根毛竹,另一只手握刀,一刀下去毛竹的底端便被劈开了一道口子,这时,他再把劈刀夹在竹缝口顺势下推,竹节就随刀而开,对剖再对剖。动作娴熟,一根偌长的竹子一会儿就剖成粗细均匀的竹片了。站在一旁的我,看得眼花缭乱。在篾匠行当中,功夫全在剖篾上,把篾片剖成篾条,一般篾匠能开五六层,而在田喜财这样的名匠手中,一条篾片能剖开十层篾条,每一片都如纸片样轻薄,细腻柔软。编织时,柔软的篾条乖巧听话,在他粗糙的手指间纵横交织,上下翻飞,像蝴蝶在花丛中曼舞;像鱼儿在水草里穿行;像春燕在柳枝间掠过……而老人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仿佛暂时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下一篇:女儿带我们去旅游(江苏)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退而不休再起航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