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短文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优美短文鉴赏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短篇美文 > 读者文摘

读者文摘

母亲的火盆

分类: 读者文摘 短文词典 编辑 : 大宝 发布 : 09-10

阅读 :403

 【四川】刘素君|母亲的火盆

 

 

文|刘素君

 

 

窗外,两棵百年梧桐树上幸存的为数不多的枯叶,在苦苦坚守了一个季节之后,最终没能与从北方强势赶来的风握手言和,留下满树秃枝兀立天地之间,任凭凄风苦雨抽打。一切都那么冷酷,但一切又都那么和谐。

 

我本能地抗拒着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季,打开空调,竟意外的调试出了母亲当年的火盆,暖暖的温馨的火盆。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南方农村,冬天取暖,最好的就是火盆了。但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火盆或足够多的火盆供家人取暖。

 

每年入秋以后,川东浅丘陵地区,满山满坡的野生杂树,禁不住秋风秋雨的摧残,开始叶落树枯。彼时,母亲就开始留意搜罗这些野生的枯树枯枝,以及自家竹林里的败竹和陈年不发新笋的竹根等,将它们翻晒几次,码在一处,坚决不允许任何人动用。母亲还会很用心地把那些被淘汰了的脸盆或瓦钵(有的是自家的,有的是别人家扔掉的)积攒起来,堆放在一起,并再三告诫孩子们,不能打碎或扔掉这些废旧的东西。

 

一切都心中有数,一切都早有准备,所以每年的寒冬腊月,母亲都不发愁。而家里,只要有母亲在,温暖就不会逃逸躲藏,我们的家,就不会瑟瑟发抖,而是其乐融融。

 

每年的寒假都特别冷,尤其是下雨或下雪的日子,手脚都会僵硬。遇到如此寒冷的天气,母亲就会早早地起床,用她早已准备好的那些大柴,炖一锅萝卜骨头,再煮一大锅猪食。母亲会一边煮,一边将灶膛里红红的火碳铲到那些她早已准备好的废旧脸盆或瓦钵里,再在火碳上面盖些微温的碳灰,几个暖烘烘的火盆就告成了。这时,全家人都该起床了。吃完早饭后,大家就分摊火盆,大的火盆可以三个人围着坐,小的火盆可以两个人对着坐,这样每个人都能取暖。母亲会在每个火盆上横放几根小铁棍,以便孩子们可以穿着布鞋把脚放在铁棍上,这样脚底更容易暖和。脚底一暖和,全身都暖和起来了。母亲还会用废旧的床单将我们的腿与火盆一同围住,这样,火盆里的温度就不会因为寒风的侵入而降得快。

 

姐姐们自然是脚踏火盆手做针线活,有的做鞋垫,有的纳鞋底,有的绣花,有的搓细细的麻绳。她们有时会谈论关于针线活的话题,有时又窃窃私语,还嗤嗤地笑,一个姐姐脸红了,把头越埋越低。母亲来了,她们都敛声屏气,静静地听着母亲给她们讲话。但我都听不懂,也不感兴趣。

 

家里六七个孩子,所以母亲最主要的针线活,一是将家里的衣裤适当修改,以满足每个孩子都有稍微合适的衣裤穿,二是将大姐姐们做好的鞋面缝合在鞋底上。这种缝合可费劲了,非得用麻绳缝合,不然鞋子穿不了几天就鞋面鞋底分家了,还必须得在右手中指上戴上顶针,借助顶针才能用力将针穿透鞋底,将鞋面与鞋底牢牢地拴在一起,越是用力地拉抻,它们就越不容易离分。每缝合好一双鞋,母亲的右手背就会被麻绳勒出很多伤痕。为了让每个孩子在大年初一的时候都穿上新鞋,底气十足地赶场串门走亲戚,整个冬天,母亲和大姐姐们都不能闲着,日赶夜赶,如果没有火盆取暖,那所有人的脚和手肯定会长满冻疮的,说不定还会感冒生病的。

 

哥和我自然是脚踩火盆手写作业了。全身暖和,脑瓜子似乎也特别灵活,很快就写完了作业,通常是写拼音生字之类的,外加一些什么将数字加来减去的题。其实我最喜欢的是朗读课文。每次写完作业,我就会要求家里人都听我朗读。得到的都是掌声,但有时也会心急嘴快读错字。有一次就把“吃水不忘挖井人”读成“吃水不忘挖苦人”了,惹得全家人哄堂大笑。当时就不明白,读错一个字,有那么好笑吗?现在回想起来也不觉好笑。真正是一字之差,其意千里啊!不过现在仍然不明白,怎么会把“挖井”错读成“挖苦”呢?

下一篇:“山穷水尽”是个比喻,“柳暗花明”也是个比喻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听说红带沟村有棵益寿千年,貌似夫妻的老神树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